融媒体联盟

2021年CCTV-4《环球...

2021年CCTV-4《向经...

2021年CCTV-4《中国...

2021年CCTV-2《经济...

大艺名匠

当前位置:首页 > 工匠访谈

方学斌:铿锵出妙艺 金银添彩华

时间:2020-12-10 文章来源:央视网 浏览次数:0

央视网消息:中国古人的诗句称颂“镂金像物艳于花”,说的就是金银细工。一块金、银,经过构思,在反复的敲打、錾刻过程中,幻化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绽放出华美的光彩,堪称指尖上的绝活。

方学斌,1956年生于扬州江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金银细工项目传承人。三十余年致力于金属艺术研究与创作,制作的金银工艺品多次获得国内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奖”。

手上不磨出老茧 别想学到真手艺

20岁时,方学斌进入江都金属工艺厂,这一干,就与金银细工结缘一辈子。用他的话来说,“离开了这些金属,我不知道自己还会干什么。”数十年来痴迷金银细工几成“疯魔”。

心手相连,每一门手工技艺的背后,都闪现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刚开始什么都不会,方学斌就给师傅打下手,从最基本的打磨、敲榔头、焊接这些学起,慢慢地积累。钻研技术时,方学斌常常忘记吃饭,不分白天黑夜泡在厂里,脑子里也全是金银细工的形象。方学斌说,这门手艺需要很强的基本功,要有耐性,不能浮躁。而金属工艺的制作,几乎全部是纯手工,方学斌的手都磨出了老茧。“手上不磨出老茧,别想学到真手艺。”

资料图

资料图

凝聚金艺功底 艺术珍品走进百姓家

传统金银饰品工艺是中华文明史上古老而精美的手工技艺。它起源于两汉,兴盛于隋唐,辉煌于明清。扬州地区的传统金银饰品工艺水平历来很高。经过历代工艺大师的传承和发展,江都技艺显现出江南和江淮地域的特点,南柔北刚兼而有之。作品总体上呈现出“清秀典雅、精湛细腻、雅俗兼备、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

方学斌一直执着于传统金属工艺技艺的传承和创新。1979年,方学斌开始独立设计作品,创作了高达1米的大型金银摆件《龙凤呈祥》。1983年,方学斌设计制作的《鹿拉凤车》荣获江苏省四新产品奖及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奖。《汴河客舟》是方学斌最为珍视,也是耗费心血最多的作品。 “《汴河客舟》不但运用了江都金银细工的一些传统工艺,非常精美,而且又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写实的,窗户开启、桅杆可升起放下,按照比例放大后,可以下水使用。”该作品最终获得了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引起了学术界、工艺美术界的轰动。

方学斌还带领一批年轻艺师,拓展思路,不断进取,并将金属工艺古老的技艺,运用到多种公共环境和家居装饰及乐器、文具等领域,取得很好的成绩,为传承、发展传统特色技艺,做着不懈努力。

金银细工需要传承人 沉下心来最重要

“金银工艺完全依靠纯手工制作,无法机械化批量生产。对体力与智力都有要求,至少要学两三年才能上手,很难吸引工人。现在想招一个肯沉下心来认真学手艺的都很难。” 方学斌认为,金银细工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工艺的艺术价值高,也非常适合大众收藏。然而,由于多年来缺乏相应的培养土壤,导致江都金银细工一直养在深闺人不识。

原来的老同事都转行了,方学斌却初心不改,孜孜不倦地进行金属工艺创作。 2008年,在多年的呼吁与申请下,经国务院批准,扬州金银细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方学斌被核定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现在情况有了好转,但是对于未来,我并不乐观。扬州金银细工需要更大范围内的关注与保护。”方学斌说。

关于我们 公告通知 企业荣誉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认证查询 《品牌时刻》栏目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 www.cczg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10-5139224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信安门38栋101
联合摄制单位:中忆文化传媒(山东)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一路亿联大厦2203室
CCTV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代理编号:2021000000009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鲁)字第1598号
鲁公网安备 37170202666040号 鲁ICP备190382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