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联盟

2021年CCTV-4《环球...

2021年CCTV-4《向经...

2021年CCTV-4《中国...

2021年CCTV-2《经济...

大艺名匠

当前位置:首页 > 工匠•言论

中工时评:让工匠精神成为劳动者共同的精神追求

时间:2018-08-24 文章来源:中工网 浏览次数:0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据新华社报道)

当今社会,对“专业人士”的称谓,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多是大师、专家、学者……对“工匠”一说鲜有耳闻。其实,工匠的技艺水平不仅体现了技术人员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某一行业发展的真实水平。

最近,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异常火爆。据首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开馆以来,集中展示西汉时期一个墓葬出土文物的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样式最精美的一次展览。我们在赞叹于出土文物之精美的同时,也惊叹于古人之高超技艺。

在当今世界,“德国制造”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它代表了品质的保证。但是,约一百年前,“德国制造”却是粗制滥造、偷窃设计的代名词,经过几代德国工匠们不懈努力,如今“德国制造”的产品“都像一块热气腾腾的蛋糕”而受到各国欢迎。

无论是古代的能工巧匠还是德国的现代工匠,之所以能够制造出美轮美奂的工业品,是因为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对技术的追求。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给世界的印象更多的是价格低廉,产品主要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品质比较低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产品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是“德艺双馨”的工匠数量有限,人才短缺。

能够成为工匠,甚至大国工匠,靠的不仅是手艺,除了刻苦钻研技术之外,

还应该具有对技能创新的执着,对技艺传承的责任,以及对于本行业的无尽热爱。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纵深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于工匠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首先,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感染到每座车间工厂,感染到每位技术工人。其次,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要加强工匠培养,提升产品质量,打造金字招牌。最后,技术工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认真敬业,始终保持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其实,“工匠精神”不仅是工匠的精神追求,也应该是劳动者共同的精神追求。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编辑:周文

关于我们 公告通知 企业荣誉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认证查询 《品牌时刻》栏目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 www.cczg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10-5139224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信安门38栋101
联合摄制单位:中忆文化传媒(山东)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一路亿联大厦2203室
CCTV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代理编号:2021000000009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鲁)字第1598号
鲁公网安备 37170202666040号 鲁ICP备190382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