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 浏览次数:0
广东江门新会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素有“葵乡”的美誉。经过千余年的探索,新会人将在葵扇上烙画、编织、绣花等工艺融为一体,葵艺产品的加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为弘扬葵文化,探索新时代葵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3月10日,新会葵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举行。
活动现场,新会葵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新会葵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成立,旨在鼓励公众实地体验葵艺制作过程,为搭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平台,培养青少年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研讨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佐祥表示,依托非遗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勃勃生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陈希认为,回归服务高质量生活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目标,传统工艺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走入人们的内心,广大专业工作者只有贴近生活服务人民才能确保传统工艺美术高质量创作的基点,树立中国工匠精神,创造中国美学的价值。
新会陈经纶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梁新明表示,学校以劳动基地建设为抓手,赋能新会葵艺校本课程创新性发展,协同校外、社会等资源打造新会葵艺课程体系,引导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林福杰对史籍、志书等关于葵艺的一些历史记载,深入解读分析,介绍新会葵艺发展的1600年历史。
新会葵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廖惠林认为,新会葵艺在新时代逐渐趋向工艺品或艺术品发展,蒲葵的天然植物属性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新材料及新工艺的融合下,将走出一片亮丽新天地。
新会葵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琼花结合职业推动新会葵艺进校园的发展,引导青少年一代了解学习新会葵艺,让新会葵艺得以薪火相传。
当天,与会人员考察了南坦葵林和新会葵艺传承基地,并在新会葵艺传承基地开展座谈会。据了解,南坦葵林保存着1500多亩蒲葵林,是我国具有规模和上百年历史的蒲葵林。
(主办方供图)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