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联盟

2021年CCTV-4《环球...

2021年CCTV-4《向经...

2021年CCTV-4《中国...

2021年CCTV-2《经济...

非遗视界

当前位置:首页 > 图说非遗

非遗 | 纸张的重生

时间:2023-11-15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 浏览次数:0

data-v-1f694d8b>

安徽的手工造纸历史悠久,以其品质优良而享誉中华,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艺术的绝佳载体。敲冰玉屑的纸张,片笺片玉的文本是中华文明最精致的记录方式。安徽的优质纸本可以历经千年而不损,得益于它的科学性和考究的工艺,返照着先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妙悟。

纸作品《生·生不息》(局部),畅杨杨

报纸、试卷、线描、宣纸作品 《童年的河》(局部), 赵红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与环境互动而生成的文明颗粒,自然环境中的地理条件、物产、气候都是影响非遗的重要因素。然而人才是最为关键的,人是造物的主体,人杰和地灵的般配方能创造优秀基因。安徽的传统手工造纸是非遗中的高级形式,是由多个工艺环环相扣的复杂性生产过程。这个过程俨然是一个自然和人作伟大的融合,是对自然解构和人工建构的完美统一。它包含着在天赋的指引下匠思的考量和实践的反复,最终将劳动铺陈在大地上,把合成的物质筛选于滤网中。当一张张质地均匀的幅面从浆池中脱颖而出的时刻,宛如一个个生命体的降生,在今天看来依然那么引人注目,令人欢腾雀跃。

纸张首先是一种人工物质形态,它曾积极地参与着人类对空间的营造。这种形态的质地体现了一种温度,它柔软、平整、洁净,它们裱在棚顶,组成了温暖的生活空间界面;它们贴敷在小木作的窗户上,给生活带来了光影的灵动。

宣纸装置《无尽》(局部),单镓

宣纸作品《低声喧哗》(局部),付一

纸张更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图像、色彩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显影。因此造纸的进化必定是人文环境的滋养和反馈共同驱动的结果,一张张白纸呈现的背后反映了人类的精神、理性、情愫的要求。它们是文化积淀的缩影,是人文与科学双重作用下的结果。

另一方面看去,纸一直是一种消费品,它紧密伴随着生活的更迭,四季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它在张扬地依靠古老的图腾表现祈福,也在悄然地利用当下的美学创造欲望。但是当艺术现身之后,纸本却开始了追求永生的努力,因为唯有载体的存在,艺术才可以流芳百世。

纸浆作品《对话》,魏二强

因此我以为艺术的存在一直是催促纸本进化的动力之一,在一个新时代的语境下,纸不仅需要再生,更需要重生。纸的再生是发展后的环境意识要求,纸的重生则为了文化的绵延以及附和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在安徽,造纸的故里做这项工作,把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和传承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各显神通,为纸而合谋。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安徽纸工艺成果展策展人

(文章为安徽纸工艺成果展展览前言,图片均为参展作品,由李荣坤拍摄)


责编:朱立彩

关于我们 公告通知 企业荣誉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认证查询 《品牌时刻》栏目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 www.cczg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10-5139224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信安门38栋101
联合摄制单位:中忆文化传媒(山东)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一路亿联大厦2203室
CCTV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代理编号:2021000000009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鲁)字第1598号
鲁公网安备 37170202666040号 鲁ICP备190382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