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联盟

2021年CCTV-4《环球...

2021年CCTV-4《向经...

2021年CCTV-4《中国...

2021年CCTV-2《经济...

资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非遗融入乡村振兴的“山东模式”

时间:2020-12-14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浏览次数:0

尽管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早已在山东济南闭幕,但展会期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依然令人振奋:济南市定向投入300万文旅惠民消费券,激发群众消费热情。徐州香包针棒产品每天销售破万元,鲁渝扶贫工坊所有货款全部投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再生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放在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在促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上。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保护传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在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同时,山东省积极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几年,山东省对非遗保护不断发力,已形成非遗保护的“山东模式”。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介绍,在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主要推行了有“四个一批”:

出台了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扶贫办出台了《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在全省评选60个“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打造10个非遗保护特色村。全省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20多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90余万人。同时依托中国非遗博览会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指导各地面向乡村策划、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

拓展了一批乡村非遗新型业态。全省各地非遗人积极开展“互联网+非遗扶贫”研究和探索,推动非遗类项目成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智慧小企业等创业的重点对象和优质资源,培育了一批乡村文化新型业态。如菏泽市召开“连接·为乡村”电商大会,即墨市打造“农村电商示范小镇”等,拉动了非遗消费,扩大了乡村文化影响力。

培育了一批乡村非遗特色产业品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整合资源、挖掘特色、强化推介,使全省涌现出东阿阿胶、玉堂酱菜、周村烧饼、德州扒鸡等一批重点非遗企业,带动形成了一批乡村非遗创新产品。一些乡村非遗类企业还瞄准海外市场出口创汇,如临沭晴朗工艺品有限公司依托临沭柳编项目,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自营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该县草柳编出口占全省柳编出口的48%,占全国柳编出口的26%。

培养了一批乡村非遗带动脱贫领军人才。在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全省各地培养了一大批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如临沂市卞成飞依托费县手绣非遗项目,建成非遗精准扶贫培训基地,带动了300余名妇女和残疾人实现就业脱贫,入选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山东省还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共举办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50余期,培训学员2600多人,其中通过研培实现创新创业的有930多人,推出非遗创新产品4600多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39700多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融入乡村现代生活。”付俊海说。

编辑:孙秋玲

关于我们 公告通知 企业荣誉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认证查询 《品牌时刻》栏目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 www.cczg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10-5139224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信安门38栋101
联合摄制单位:中忆文化传媒(山东)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一路亿联大厦2203室
CCTV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代理编号:2021000000009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鲁)字第1598号
鲁公网安备 37170202666040号 鲁ICP备19038259号-3